但我发现他们在a 股交易时也很挣扎,散户会犯的情绪错误,他们一样不少,他们也亏钱,只是亏钱后不好像散户那样大声喊疼自己忍了。我认为a 股是一个价格投机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考验股民的并不是价值发现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 所以数学家、金融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心理学家来的有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后来特地去看了一些行为金融学的书,最后总结出股民在做交易时的最大三个心理障碍,沉默成本、锚定效应、处置效应。
一、沉默成本
这个词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上面这句话说的很书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了。刚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十五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影片文件。但同样的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的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八十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件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买电影票的八十元就是沉默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他的影响,额外又扑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沉默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前面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演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二、锚定效应
最后再讲一个最最最典型的锚定效应就是成本价。很多股民只要价格低于成本价,处于被套状态,就舍不得卖出套的越多,这个情况就越严重。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软件是可以修改成本价的。也许哪天一不小心脑震荡,短期内失忆,我这时把你软件的成本价改低百分之五十,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的卖了。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给你脑袋一垂,然后把成本价改为百分之三百,你就再也不怕被洗了。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其实没比猩猩聪明多少。股市跌下去还有可能会涨回来,有些教训不深刻领悟,下次还会吃亏。
三、处置效应
典型的操作就是涨的时候拿不住,稍有有利润就想立刻卖出锁定,而跌的时候无法接受以亏损状态卖出。由于缺乏仓位管理,很快就处于满仓死扛的状态。这其实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交易恶习,有利润拿不住的恶习,决定了你最多只能在股市里赚点屁钱,一亏损就死扛的恶习决定了你迟早会在股市里亏成狗。只要股票一大涨啊,很多人又开始无法自食,纷纷想着要卖出,长得跟烙铁一样的股票,美其名曰锁定利润。但其实锁住的是你在这轮行情中继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我没打算预测涨跌,因为我对自己的准确率不是很有信心,但我有把握介绍的交易习惯是正确的。很多人都听说过,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这句话讲讲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金融行为学里讲过,散户对踏空的忍耐能力是亏损的两倍。怎么说意思是你踏空两万块钱的痛苦和亏损,一万块钱的痛苦是一样的。这是很多人拿不住盈利股,却喜欢和亏损股死磕的重要原因。因为人本能的会选择痛苦更少的那种选择。